对联是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文学形式,对联,是我国灿烂文明中一朵璀璨之花,历经千百年,依然散发着光彩和芬芳。至今都还在影响人们的生活,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对联。
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,可以是达官贵人,文豪大家,也可以是布衣百姓,贩夫走卒,前者讲究对联的专业性,平仄押韵,后者更多是生活情趣,随口吟来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对联的种类也非常之多,不同的场合,对联的意义和内容都不一样,有喜联,挽联,寿联,讽刺联等等。
乾隆年间,有一位活佛在京城因为出痘,久治不好而死,他的好友为此就写了一副挽联。
渺渺三魂,活佛竟成死鬼;
迢迢万里,东来不见西归。
这是一幅讽刺联,讽刺活佛成了死鬼,虽然身为“活佛”,竟也和普通人一样会生痘疮,还是会经历生老病死,“活佛”也不灵验啊?
过了两天,唐学台来到先生教学的私塾,看到先生正在和学生们朗诵文章,于是唐学台随口说出一上联:,
“什么蚊子,嗡来嗡去,欺我未曾设帐!”
先生不慌不忙的让学生们自行读书,看着唐学台便答道:
“哪里鼠辈,跳上跳下,料你不能吃书!”
唐学台虽有些气急败坏,但他也是有备而来,于是又吟出一句上联:
“稻粱菽麦黍稷,这些杂种,哪是先生?”
稻粱菽麦黍稷指的是古代6种日常主食,联中将它们称为杂种,同时也是骂人的意思,先生是读书人,自然不会与之计较,便对唐学台语重心长的说道:
“诗书礼易春秋,许多经传,何问老子?”
此下联全都是流传至今的古籍经典,而“诗书礼易春秋”这些经典就够你读的了,怎么还要去问老子,这里的老子指《道德经》,一语双关,非常之妙。
学生们听到这哄堂大笑,唐学台再也不敢嚣张了,于是便灰溜溜的回京去了。
关键词: